发表于 2016/11/05 06:30 约6分钟
在10月27日以“宏观经济形势与金融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新华网思客讲堂上,互联网金融这样一个时代“新宠”,理所当然成为大咖们关注的焦点。宗庆后、朱云来、姚余栋、连平、邵宇等国内顶尖经济学家和企业领袖就此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针锋相对,“大战”N个回合,碰撞出很多火花。
当主持人提出“当面对互联网金融用颠覆式的金融服务模式和理念冲击着原来躺着赚钱的传统金融体系时,该如何处理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宗庆后犀利指出:“我觉得互联网金融给金融搞乱了,出现了更大的金融危机,比如说众筹,把钱都骗走了。”但是姚余栋却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我们国家把握监管和创新的度是非常好的。”
互联网金融怎样影响着经济发展和我们的生活?到底是好是坏?让我们一起来围观下,看看各位大咖们都说了什么。
姚余栋:最终还是要服务实体经济,在中国,最广大数量的是中小微企业。现在要给实体经济补充资本金,就要让中小银行加快上市。
宗庆后:虚拟经济不能搞过头,否则会损害实体经济。现在互联网企业不少是亏本的。所谓的烧钱买流量,实际上花钱垄断了一部分市场,把市场垄断后再提价赚钱,在整个过程中,破坏了实体企业的价格体系,而实体企业为了销售产品不得不降低成本,降低质量,甚至有的无法经营下去而关门。
宗庆后:对个别老百姓来说损失倾家荡产。互联网企业是骗人的,给你高利息也好,低利息也好,不收费,现在要收费了,把这个市场占起来了。
姚余栋:互联网金融,我们国家把握监管和创新的度是非常好的,前期是允许更多创新,包括也有一部分野蛮生长。互联网金融占到总金融资产的1%都不到,所以不用怕。如果没有互联网金融,没有支付,银行会愿意免费吗?我觉得目前国家给它的监管策略,包括现在的互联网整治,会使它前景更加好。
邵宇: 如果互联网金融能有比较完整的监管,避免监管套利,再加上技术,就不是凭空造一个空中楼阁。现在看起来,仅凭互联网公司的一己之力似乎也做不起来,所以还是脚踏实地,先做金融+互联网,然后再看有没有其他突破。
连平:监管还应该有一个比较规范的框架和制度,因为金融不是其他什么产业,开一个餐饮公司,不行了就关掉。金融不一样,比如P2P,一开始没有什么监管,它就野蛮生长,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个人、家庭因此受到了损失,有的可能就打水漂了,几十万都没有了,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
姚余栋:有一个定位问题,银行业资产还是主要的,世界各国也是这样的,所以银行业依然是中国金融业的顶梁柱,互联网金融是一个“鲶鱼”。
宗庆后:我觉得互联网金融给金融搞乱了,出现了更大的金融危机,比如说众筹,把钱都骗走了。
朱云来:那个是信用体系建立,要有一个清晰的管理体制,到底政府的政策体系是什么。
连平:到目前为止,金融体系还是银行业为主,银行业存量中间占到80%左右。其次,让小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是门当户对的,是最好的。
场内嘉宾辩论激烈,场外嘉宾也积极发声。关于互联网金融,思客作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近期召开的“互联网时代的颠覆与坚守”报告会上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情绪指数”。
互联网金融情绪指数有两个分指数,第一个是关注度指数,第二个是情感指数。根据关注度指数,公众对互联网金融的关注程度一直在上升,但在P2P平台问题爆发后关注度就下降了。关注是一个很中性的词,有可能是正面的关注,也可能是负面的关注。根据情感指数,可以看到波动很明显,最近开始回到中性了。
黄益平认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关系目前来看更多的是互补,而不是替代。网络借贷使得过去很多不能获得贷款的客户获得了贷款。不论是腾讯的微粒贷还是阿里的蚂蚁微贷,都是在一两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贷款申请的审批,而且到目前为止不良率还不是很高。尽管这个模式还是需要不断的验证,经历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考验,但确实起到了普惠作用。
现在只要有一个手机,只要平时在用,就有可能获得贷款。这和过去是不太一样的。过去很多人都没有银行账号,更不用说到银行贷款了。互联网金融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改善。
不过黄益平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也是持保留态度的,他总结到“互联网金融的确有了很多积极的进展,但是我们也不要对互联网金融抱有过高的期待。大家经常说,只要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但是风过去了以后呢?是继续飞还是掉下来?这是值得关注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华网思客独家稿件,转载须注明来源为新华网思客。授权合作请联系sike@news.cn
有 6 位网友推荐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