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遭遇校园暴力,家长该怎么办?

新华网社交网络中心出品

如何界定校园暴力?

@田花花:

校园暴力的手法多样化,在肢体暴力以外还有语言暴力,以及各种各样的恶作剧。其次冷暴力也是存在的,给人的伤害不亚于直接暴力。整个班级孤立你,躲着脏东西一样躲着你,撕你的书,踩你的桌椅,拳头不打在你身上,但是依旧会让人痛苦。

为什么孩子被欺负时不敢找老师和家长?

@木耳不一定是黑的:

1、告诉学校老师,被打的学生认为会起到反作用。现在的孩子,学校管的严格了就是体罚。管的轻了,学生认为再怎么做也不会有事,所以更加不怕。你告诉了老师,老师找了打人的学生无非是教育,最严重了叫家长。之后你会被打得更厉害,直到打得你不敢告诉老师。

2、不找家长的原因:一是有的家长会搬出“为什么他们不找别人,就找你?”之类的槽点满满的质问,让孩子觉得很失落;二是告诉家长后,就会来学校找这些“小霸王”,但是家长走后该怎样还怎样,或者变本加厉,以后欺负得更厉害了。家长能怎样,能打“地头蛇”吗?大部分人不想让家长担心也不想让家长和他们吵架生气,而且觉得这没效果,所以没人告诉家长。

如果自己的孩子遭遇校园暴力,该怎么办?

@不期而遇1119:

一般家长都会这样教育:“在学校别挨欺负啊,咱们可不能吃亏”,绝对不是这样说:“在学校,挨欺负,别还手。”任何时候都不要教一个心智未发育完全的人以暴制暴。

其实解决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选择和老师沟通,可以选择和对方家长沟通。如果是初中以前的阶段,你甚至可以把几个小孩叫一起,请他们吃冰淇淋,然后简单说一说,当然前提是你够大度也够有时间。但是无论如何,一定要和自己的小孩沟通好,这个等于说是简单的心理干预,防止小孩心里留下阴影。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给他支持。这个措施最好配合找家长找学校,单独使用在初高中阶段可能效果不大。如果你的小孩受的伤害太大,我建议考虑转校,换个环境加上你的心理干预可能会好很多。

青少年校园暴力处罚是否太轻?

支持者:@王若枫

确实太轻。未成年人也应该承担起他们行为的后果,可以不像成年人那样全部承担,但目前的完全不承担是错误的。如果一个成年人殴打和侮辱了另一个人,会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的话,未成年人应该判六个月监禁,而不是批评教育然后交给监护人。

反对者:@Phil

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加重处罚可以解决的问题,要知道连成熟的成年人社会里,都无法靠加重处罚乃至极刑而减少犯罪,不懂事的未成年人就更不能指望了。而且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严法重刑,不光不能起到长期改善社会治安的作用,甚至经常被人拿来当作打击对手,消灭异己的残酷工具,更容易激发人性中恶的一面。恶花只能结出恶果来。

在美国,校园暴力事件是怎样处理的?

@高琦:

未成年犯罪,即使是犯了像杀人这样的重罪关进牢里,25岁之前也会释放。那么此外,15岁到18岁之间的未成年罪犯,法官是可以考虑把他们当做成年人来对待,但这主要取决于案情的严重程度。具体来说法官会考虑到6个因素,分别是未成年罪犯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有认罪态度,是否有前科,罪行严重程度,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等等。这方面我特别想提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在美国,司法机构还有医院这些公立机构,是将疼痛用一到十级来量化界定的,还不包括那些心灵、人格上的侮辱,也许这种在中国某一些地方可能比较极端的一些学生打架情况就算被校长知道,最多也就是被教训一顿,甚至都不会开除学籍,但是到了美国同样的事情发生以后,不仅要坐牢,而且开除学籍,还要缴纳天文数字的保释金。

新华网社交网络中心出品

本文内容来源于发展论坛、百度知道、知乎、央广网,所涉及内容仅为网民个人的观点和解读,转载请注明出处。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103171279509681